酒精肝可能由长期过量饮酒、营养不良、代谢异常、肝炎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肝区不适、食欲减退、黄疸、腹水、肝掌等症状。
1、肝区不适:
酒精肝患者常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与肝脏炎症和肿大有关。疼痛可能随饮酒加重,休息后缓解。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
2、消化异常: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是典型早期症状,因肝脏解毒功能受损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伴随餐后腹胀时,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等。
3、皮肤改变: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与胆红素代谢障碍相关。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或肝掌,系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所致。每日饮用菊花茶、蒲公英茶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
4、体液潴留:
腹水和下肢水肿提示肝功能失代偿,可能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有关。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适当食用冬瓜、赤小豆等利水食物。
5、全身症状:
乏力消瘦、牙龈出血等全身表现常见,因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影响凝血因子和能量代谢。建议进行肝功能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
酒精肝患者需建立戒酒计划并严格执行,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遵循"三高一低"原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肪。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超声,中重度患者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抗纤维化治疗,避免进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