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后位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头部位置异常的一种表现,指胎儿枕骨朝向母体骶骨方向,可能与骨盆形态异常、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胎头俯屈不良、脐带绕颈等因素有关。
1、骨盆因素:
母体骨盆入口横径狭窄或骨盆倾斜度过大时,胎头难以正常旋转至枕前位。这类情况需通过产前骨盆测量评估,必要时选择剖宫产。
2、宫缩异常:
子宫收缩力不足或节律紊乱会影响胎头下降旋转。分娩时可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配合体位调整如侧卧位促进胎位纠正。
3、胎儿因素:
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或胎头径线较大时易发生位置异常。超声检查可提前预估,建议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在11-16公斤范围内。
4、俯屈不良:
胎头未能充分俯屈使枕部无法转向耻骨联合。助产士可通过手法旋转胎头,配合母体膝胸卧位改善。
5、脐带影响:
脐带绕颈或过短限制胎头活动空间。胎心监护发现异常时需紧急处理,必要时行产钳助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
孕期适度进行骨盆摇摆运动、凯格尔训练有助于改善骨盆柔韧性;分娩期间保持走动、坐分娩球等体位变化可促进胎头旋转;产后需关注会阴伤口护理,2周内避免提重物。建议每日补充500ml牛奶、50g红肉预防贫血,每周3次30分钟孕妇瑜伽维持肌力。出现规律宫缩后应及时入院监测,由产科医生评估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