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数属于自限性疾病,儿童更常见,通常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等方式缓解。
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3-10岁儿童,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患儿常因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诱发,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可能伴随低热、食欲减退。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明显时可局部热敷缓解。
约60%病例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肠系膜淋巴结,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典型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病程一般持续1-2周。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
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现为持续高热、C反应蛋白升高。这种情况需使用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排除阑尾炎等急腹症可能。
部分患儿在疫苗接种或过敏体质基础上出现免疫过度反应,导致淋巴结增生肿大。超声检查可见多个淋巴结直径超过5mm,但无化脓表现。建议暂时观察,必要时服用布洛芬缓解症状。
当出现持续72小时以上高热、剧烈腹痛拒按、血便等症状时,需警惕肠套叠、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情况需立即进行腹部CT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淋巴结活检或脓肿引流术。
日常护理需保持饮食清淡,急性期选择粥类、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蒸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进食冰淇淋、油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避免跑跳等腹部震动大的运动。如腹痛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或伴随体重下降,建议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腹部B超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