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水肿可能由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蛋白质、利尿剂治疗、透析干预、激素替代疗法、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患者。日常需增加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摄入,严重时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引发静脉回流受阻,可能与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必要时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常见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患者多伴有少尿、血肌酐升高症状。需控制每日饮水量,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碳酸氢钠。
甲状腺激素缺乏使黏蛋白沉积在组织间隙,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碘缺乏有关,特征性表现为颜面非凹陷性水肿、皮肤干燥。需终身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每周摄入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
钙通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常见于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泼尼松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ARB类降压药或调整激素用量,配合每日测量踝围监测水肿变化。
每日摄入钠盐不超过5克,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每周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促进淋巴回流。出现突发性水肿伴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排查肺栓塞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