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主要通过检眼镜、眼底照相等技术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结构。检查内容包括视盘形态、黄斑区病变、视网膜血管状态、出血渗出灶以及玻璃体混浊等。
1、视盘评估:视盘是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位,检查需观察其颜色、边界及杯盘比。青光眼患者常见杯盘比扩大,视神经炎则表现为视盘充血水肿。发现异常需结合视野检查进一步评估。
2、黄斑检测:黄斑区负责中心视力,检查关注是否存在水肿、出血或色素紊乱。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见玻璃膜疣,糖尿病黄斑水肿表现为视网膜增厚。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辅助确诊。
3、血管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比例正常为2:3,高血压患者可见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典型体征包括微血管瘤、棉絮斑,重度者出现新生血管。荧光素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渗漏。
4、出血排查:视网膜浅层出血呈火焰状,深层出血为圆点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多沿神经纤维层分布,静脉阻塞时出血呈扇形扩散。出血范围超过2个视盘直径需紧急处理。
5、玻璃体检查:玻璃体混浊表现为眼前漂浮物,严重者影响眼底观察。葡萄膜炎患者常见雪球样混浊,视网膜脱离时可见 Weiss 环。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混浊性质。
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每周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饮食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用眼,每45分钟远眺5分钟,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年复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