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通畅可通过消化内科、肛肠外科、胃肠外科、中医科、营养科等科室诊疗。该症状可能由饮食结构失衡、肠道菌群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痔疮、肠梗阻等因素引起。
1、消化内科:肠道动力不足或功能性便秘可通过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与排便习惯改变。需结合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2、肛肠外科:痔疮或肛裂导致的排便困难需通过肛门指诊确诊。严重痔核脱垂可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血栓剥离术。日常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蹲用力。
3、胃肠外科:机械性肠梗阻需紧急处理,通过腹部CT评估是否需肠粘连松解术或造瘘术。肿瘤性梗阻需病理活检明确性质。术后需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4、中医科:气虚型便秘可选用黄芪汤加减,实热型适用麻子仁丸。针灸取穴天枢、足三里配合耳穴压豆。推拿采用顺时针摩腹手法,每日晨起空腹操作。
5、营养科: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推荐燕麦麸皮、奇亚籽、火龙果等食材。每日饮水1500-2000ml,早餐前饮用300ml温水。限制精制碳水及高脂食物摄入。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及发酵食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餐后30分钟进行快走或腹部按摩,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伴体重下降或便血,需完善肠镜及肿瘤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