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异常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典型表现包括水样便、蛋花汤样便、黏液便、血丝便,可能伴随哭闹不安、拒奶、发热或脱水症状。
1、排便异常:每日排便超过10次,粪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样,颜色可呈黄绿色。母乳喂养儿粪便通常为金黄色糊状,人工喂养儿粪便较稠厚。异常排便需警惕轮状病毒感染或乳糖不耐受。
2、伴随症状:常见腹部胀气、肠鸣音亢进,部分患儿出现呕吐。中度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尿量减少,重度脱水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四肢冰凉等循环衰竭征兆。
3、感染征象:细菌性肠炎多伴随发热,体温可达38.5℃以上,粪便可见脓血。轮状病毒性肠炎常先出现呕吐,后出现水样腹泻,病程约3-8天。需监测电解质紊乱风险。
4、喂养反应:腹泻期间可能出现吸吮无力、拒食等喂养困难。母乳喂养儿需继续哺乳,人工喂养儿可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每次喂奶后需观察有无呕吐加重。
5、全身状态:注意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或烦躁。皮肤黏膜干燥、前囟凹陷提示脱水进展。体重短期内下降超过5%需紧急就医,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出现并发症。
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奶具。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补充10-15ml/kg电解质溶液。避免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臀部护理使用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皮炎,便后温水清洗并保持干燥。体温超过38.5℃或血便需及时儿科就诊,新生儿脱水进展迅速,出现嗜睡、四肢冰凉等危重表现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