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可通过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胃肠道症状、发热、血象升高等典型表现判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典型特征,初期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隐痛,6-8小时后疼痛固定于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疼痛呈持续性加剧,咳嗽或活动时加重,弯腰屈膝可缓解。需与肠痉挛、妇科疾病等引起的腹痛鉴别。
体检时麦氏点出现固定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或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腹膜刺激征。儿童及孕妇阑尾位置可能偏移,老年人痛感可能不明显,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约80%患者伴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早期可能便秘,后期因腹膜炎可出现腹泻。但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出现粪样呕吐需警惕肠梗阻。症状程度与阑尾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体温通常升至37.5-38.5℃,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可达39℃以上。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80%,白细胞计数>10×10⁹/L。需注意免疫低下者可能无明显发热。
腹部超声可见肿大阑尾直径>6mm或周围积液,CT显示阑尾增粗、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影像学能有效鉴别泌尿系结石、憩室炎等疾病,对不典型病例诊断价值更高。
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禁食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预防便秘,急性发作期可选择流质饮食,术后恢复期建议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肠蠕动。妊娠期阑尾炎易误诊,需通过产科超声排除宫缩痛。儿童患者病情进展快,12小时内就医可显著降低穿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