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周肚子疼可通过观察宫缩频率、疼痛性质、伴随症状、胎动变化、阴道分泌物等方式判断是否临产。37周腹痛可能由假性宫缩、胎头下降、胎盘早剥、泌尿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规律宫缩是临产标志,真性宫缩间隔逐渐缩短至5-6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0秒以上,疼痛强度随时间递增。假性宫缩无规律且强度不变,休息后缓解。可用手机记录宫缩间隔,若10分钟内出现3次以上规律宫缩需就医。
分娩疼痛始于腰骶部放射性绞痛,伴随腹部发紧下坠感。胃肠痉挛多为阵发性脐周绞痛,泌尿系感染表现为单侧腰腹刺痛。胎盘早剥时腹痛剧烈且持续,伴阴道流血或胎动骤减,需立即急诊处理。
见红宫颈黏液栓脱落通常出现在临产前24-48小时,表现为粉红色阴道分泌物。破水时有无色清亮液体持续流出,需平卧送医。若发热寒战可能提示绒毛膜羊膜炎,胎心率超过160次/分钟需警惕胎儿窘迫。
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临产前胎头入盆可能导致胎动减少,但12小时胎动仍应>10次。使用胎心仪监测,正常胎心率110-160次/分钟。若胎动减少50%或胎心异常,需排除胎盘功能不足。
医生通过内检评估宫颈管消退程度和宫口扩张情况,临产时宫颈管完全消退,宫口开大3cm以上。B超可检测羊水量及胎盘位置,胎心监护能捕捉宫缩时胎心变异,二者结合判断胎儿储备力。
孕晚期建议每日左侧卧位休息,练习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疼痛。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面条、蒸蛋、小米粥,避免豆类等产气食物。出现规律宫缩后可用蜂蜜水补充能量,破水后禁止沐浴。准备待产包时应包含产妇卫生巾、吸管杯、巧克力,入院时携带孕期检查资料。适当散步和分娩球运动有助于胎头下降,但胎膜早破者需绝对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