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缺损可能由创伤、肿瘤切除、先天畸形、感染、放射性骨坏死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面部畸形、咀嚼功能障碍、语言障碍、鼻窦炎、牙齿缺失等症状。
上颌骨缺损导致面部轮廓改变,表现为面中部塌陷或不对称。缺损范围较大时可出现眼球下移、鼻翼基底凹陷。修复需通过钛网植入、自体骨移植等手术重建骨骼支架,配合软组织填充恢复外形。
牙齿缺失及咬合关系破坏直接影响咀嚼效率,患者常需依赖流质饮食。缺损可能伴随张口受限,与颞下颌关节受累有关。修复方案包括种植牙修复、赝复体佩戴,严重者需颌骨重建手术。
上颌窦腔开放导致鼻腔共鸣异常,出现开放性鼻音。前牙区缺损影响唇齿音发音清晰度。语言训练可改善发音,定制式阻塞器能封闭口鼻腔瘘道,重度缺损需语音矫治器辅助。
缺损区与上颌窦相通易引发反复鼻窦感染,表现为脓性鼻涕、头痛。可能与细菌定植、分泌物滞留有关。需定期鼻腔冲洗,抗生素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等控制感染。
骨组织丧失导致牙槽嵴吸收,相邻牙齿倾斜移位。常伴牙周袋形成、牙龈萎缩等继发问题。可采用活动义齿临时修复,骨量充足时行种植修复,骨增量手术适用于严重骨缺损。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清洁,避免过硬食物防止修复体损坏。蛋白质粉、乳制品有助于骨骼修复,适度进行面部肌肉训练改善功能。定期复查CT评估骨愈合情况,心理疏导帮助适应容貌改变。缺损范围超过1/3上颌骨或影响视力时需急诊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