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疹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食物过敏、接触性过敏原、药物反应、昆虫叮咬、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瘙痒和红肿症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24小时,嗜睡副作用较轻。依巴斯汀适用于儿童及肝功能异常患者,需注意与酮康唑等药物联用可能增加心脏毒性。
地塞米松注射液用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局部皮肤炎症。短期使用可快速抑制免疫反应,长期应用需监测血糖血压变化,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建议选择弱效制剂如丁酸氢化可的松。
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激素耐药病例,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环孢素口服制剂用于顽固性皮炎,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避免与葡萄柚汁同服。
可能与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性风团伴血管性水肿。奥马珠单抗针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需皮下注射给药。粉尘螨滴剂可进行舌下脱敏治疗,疗程通常持续3年以上。
炉甘石洗剂通过蒸发散热缓解灼热感,氧化锌软膏形成物理保护膜。严重渗出性皮疹可短期使用0.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等抗菌药膏。
日常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高风险致敏食物,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急性期可用冷敷缓解瘙痒,慢性患者建议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病程超过两周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