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可能由皮肤屏障破损、淋巴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伤口护理、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基础病控制、手术引流等方式干预。
1、皮肤破损:皮肤微小裂口或溃疡使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真皮及皮下组织。日常需用碘伏消毒创面,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污染,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检查。
2、淋巴淤滞: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或丝虫病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表现为肢体不对称肿胀伴橘皮样改变。穿戴压力袜结合向心性按摩可促进回流,严重时需进行淋巴静脉吻合术。
3、免疫抑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HIV感染者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减弱,常见面部中央区弥漫性红斑伴发热。静脉输注头孢曲松联合万古霉素覆盖耐药菌,同时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4、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溶解结缔组织,形成边界不清的疼痛性硬块。口服克拉霉素或静脉滴注青霉素,伴随淋巴结肿大时需穿刺培养明确病原体。
5、慢性疾病:静脉曲张性溃疡或褥疮继发感染可向深筋膜扩散,坏死组织需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必要时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
蜂窝织炎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减轻水肿,每日测量患肢周径监测进展。急性期抬高患肢配合冷敷,恢复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挛缩。出现搏动性疼痛、皮肤紫绀或脓性分泌物时需急诊切开引流,合并败血症者需入住ICU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复发患者需筛查隐匿性感染灶,免疫球蛋白低下者可考虑定期输注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