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可通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迟、腹内压增高、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奥美拉唑能显著降低胃内pH值,缓解烧心症状。兰索拉唑作用时间更长,适合夜间反流患者。泮托拉唑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老年患者适用。这类药物需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通常为4-8周。
2、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缓解轻度反流症状。硫糖铝能与糜烂黏膜结合形成屏障,促进食管黏膜修复。枸橼酸铋钾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适用于合并感染者。这类药物宜在餐后1-2小时嚼服,避免与抑酸药同时使用影响药效。
3、促动力药物:
莫沙必利通过激活5-HT4受体增强食管蠕动和胃排空。多潘立酮阻断多巴胺受体,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频率。伊托必利具有双重促动力机制,对伴随腹胀患者效果显著。促动力药需餐前15分钟服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痛和腹泻。
4、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间歇性症状控制。雷尼替丁起效较快,可临时缓解餐后烧心。西咪替丁价格低廉,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这类药物抑酸效果弱于质子泵抑制剂,适合轻症患者或维持治疗。
5、联合用药方案:
难治性反流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动力药,如奥美拉唑配合莫沙必利。夜间反流明显者建议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合并胆汁反流时需联用铝碳酸镁吸附胆盐。存在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时,需长期维持治疗并定期内镜监测。
胃食管反流患者需避免高脂饮食和碳酸饮料,选择燕麦、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餐后保持直立姿势,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超重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少腹压增高因素。规律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动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