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瘘可通过肛门指检、影像学检查、探针检查、肛门镜观察、临床症状评估等方式诊断。其形成多与肛周脓肿未及时处理、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或手术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1、肛门指检: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将食指伸入肛门触摸瘘管走向。高位肛瘘常触及条索状硬结向直肠方向延伸,指检可初步判断内口位置及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但深部瘘管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
2、影像学检查:MRI可三维显示瘘管走行、分支及与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准确率超过90%。超声造影能动态观察瘘管内血流,适用于碘过敏患者。CT对复杂瘘管合并盆腔感染评估更具优势。
3、探针检查:使用银质探针从外口轻柔探入,配合肛门内手指引导,触及内口时有落空感。高位瘘管探针走向多朝向肛门后侧或直肠壁,操作需避免假道形成。
4、肛门镜观察:电子肛门镜能直接窥见齿状线附近内口,表现为充血凹陷或脓液溢出。高位肛瘘内口常位于肛管上半部,可能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
5、症状鉴别:典型表现为肛周反复流脓、肿痛,急性期伴发热。高位瘘脓液多呈粪臭味,排便时直肠坠胀感明显,部分患者出现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
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便后温水坐浴15分钟。饮食增加燕麦、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限制剧烈运动,可选择提肛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确诊高位肛瘘,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手术方案,拖延可能造成括约肌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