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脱矿可能导致牙釉质脆弱、龋齿风险增加、牙齿敏感、美观度下降、牙体结构破坏等危害。
1、牙釉质脆弱:
牙釉质脱矿后矿物质流失,导致其硬度降低,抗磨损能力下降。日常咀嚼硬物或刷牙摩擦可能加速釉质缺损,形成凹陷或裂纹。建议使用含氟牙膏促进再矿化,避免碳酸饮料等高酸性饮食。
2、龋齿风险:
脱矿区域更易被细菌酸性代谢产物侵蚀,形成龋洞。早期表现为白垩色斑块,未干预可发展为深龋。需定期涂氟或使用氟化泡沫,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面。
3、牙齿敏感:
釉质脱矿使牙本质小管暴露,冷热刺激直接传导至牙髓神经。表现为短暂尖锐疼痛,影响进食舒适度。含钾盐脱敏牙膏可封闭牙小管,减少神经末梢刺激。
4、美观受损:
前牙区脱矿形成白斑或褐色着色,破坏牙齿透光性。严重者出现釉质剥脱,导致切缘缺损。渗透树脂修复技术能改善色泽,重度缺损需瓷贴面修复。
5、牙体结构破坏:
长期脱矿导致釉质层变薄,咬合力作用下可能发生牙尖折裂或隐裂。伴随牙髓炎时需根管治疗,大面积缺损者建议全冠修复。
日常需控制精制糖摄入,增加乳制品及绿叶蔬菜补充钙磷;使用软毛牙刷减少机械磨损;每年进行两次专业洁牙与脱矿评估。出现冷热刺激痛或肉眼可见缺损时应及时就诊,避免病变进展至不可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