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想吐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食物中毒、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缓解压力、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
1、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恶心和腹泻。高脂食物延缓胃排空,增加呕吐风险。生冷食物可能引发肠道痉挛,加重腹泻症状。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2、食物中毒:
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2-6小时可能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水样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是常见致病菌。患者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必要时服用蒙脱石散止泻。严重者需进行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
3、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痛和喷射状呕吐。可能与受凉或免疫力下降有关,通常伴有低热、肌肉酸痛等症状。可服用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使用多潘立酮缓解症状。
4、肠易激综合征:
精神紧张可能诱发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后腹泻的症状。排便后疼痛缓解是特征性表现,常伴有腹胀、肛门坠胀感。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必要时服用匹维溴铵调节肠道蠕动。
5、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疼痛多发生在餐后,十二指肠溃疡则以夜间痛为主。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严重时出现黑便或呕血。需进行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
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选择香蕉、苹果等富含果胶的水果。急性期采用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酱、吐司,恢复期逐渐增加蒸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