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肉疙瘩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炎治疗、手术切除、病因控制、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智齿阻生、根尖周炎、牙龈增生、创伤性溃疡、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食物残渣滞留可能刺激牙龈形成炎性肉芽肿。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患处,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除邻面菌斑,生理盐水含漱可减少细菌滋生。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防止二次损伤。
2、抗炎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可能导致瘘管开口于牙龈。临床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辅以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致病菌。炎症消退后肉疙瘩可能自行萎缩。
3、手术切除:病理性牙龈瘤或长期不愈的增生组织需手术干预。牙龈切除术适用于局限型病变,翻瓣刮治术可处理累及牙周膜的病灶。术后需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排除肿瘤可能。
4、病因控制:药物性牙龈增生常见于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硝苯地平者。建议心血管或癫痫患者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配合牙周基础治疗控制增生进展。妊娠期牙龈瘤需产后激素水平恢复后评估。
5、定期复查:阻生智齿引起的冠周炎反复发作可能形成肉疙瘩。口腔全景片可明确阻生类型,择期拔除病灶牙能根治问题。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水平,高糖环境易导致牙龈愈合延迟。
日常饮食应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过烫辛辣食物刺激黏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刷牙时采用软毛牙刷轻柔按摩牙龈。出现持续出血、快速增大或伴随牙齿松动时需立即就诊,排除口腔恶性肿瘤风险。妊娠期女性出现牙龈瘤应避免自行用药,建议孕中期进行牙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