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倒睫可能由眼睑发育异常、先天性睑内翻、眼部炎症刺激、外伤瘢痕收缩、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频繁眨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等症状。
1、眼睑发育异常:
婴幼儿眼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可导致睫毛向内生长。这类情况多随年龄增长自行改善,日常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向外擦拭睫毛,避免揉眼刺激。若3岁后仍持续存在,需考虑睑内翻矫正术。
2、先天性睑内翻:
亚洲儿童常见下睑内翻伴倒睫,可能与眼睑皮肤松弛度较高有关。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异物感,角膜荧光染色可见点状着色。轻度病例可通过按摩下睑缘改善,中重度需行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缝线固定术。
3、炎症刺激:
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引发的局部水肿会改变睫毛生长方向。表现为睑缘充血、黄色分泌物附着。需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控制感染,联合人工泪液缓解刺激,炎症消退后约60%倒睫可自行复位。
4、外伤后遗症:
眼睑撕裂伤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牵拉可导致获得性倒睫。这类患儿常伴有睑缘形态不规则,需手术松解瘢痕并行睫毛毛囊电解术。术后需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预防干眼。
5、遗传相关因素:
部分综合征如先天性眼睑四联征患儿多合并倒睫,与FOXL2基因突变相关。此类病例需多学科协作治疗,除手术矫正外,需定期角膜地形图监测圆锥角膜风险。
日常护理需保持眼部清洁,使用无泪配方洗发水,避免尘螨刺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Omega-3脂肪酸,如胡萝卜、深海鱼等。户外活动时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每半年进行一次裂隙灯检查评估角膜状态。若出现突发眼痛或视力下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