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改变指视网膜、视神经或血管等眼部结构的异常变化,可能由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因素引起。
1、高血压影响: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狭窄或出血,形成棉絮斑或火焰状出血灶。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低盐饮食配合有氧运动,必要时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控制。
2、糖尿病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晚期可能出现玻璃体积血。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药物联合血糖监测,每年需接受散瞳眼底检查。
3、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前者出现玻璃膜疣,后者伴随脉络膜新生血管。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剂,湿性病变需雷珠单抗注射或光动力疗法。
4、青光眼损伤:
青光眼导致视神经凹陷扩大,视野呈管状缺损。可能与眼压升高、家族遗传有关,表现为眼胀头痛。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低眼压,严重者需进行小梁切除术。
5、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时可见波浪状灰白色隆起,常与高度近视、外伤相关,伴随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需紧急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需戒烟限酒,摄入深色蔬菜如菠菜、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突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需立即就诊,定期眼科检查可早期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或视网膜裂孔等病变,避免永久性视力损伤。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眼周血液循环,但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倒立、蹦极等可能引发玻璃体牵拉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