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毛囊炎可通过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治疗,通常由皮肤油脂分泌旺盛、高温潮湿环境、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酮康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抑制马拉色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该药膏需每日涂抹患处1-2次,连续使用2-4周。使用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灼热感,避免接触眼周黏膜。合并皮肤破损时需暂停使用。
联苯苄唑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杀菌作用,对马拉色菌有高度选择性。临床建议睡前涂抹并保留8小时,疗程不少于3周。该药物渗透性强,涂抹后无需封包。哺乳期妇女慎用。
特比萘芬通过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断真菌代谢。每日涂抹1次,症状消退后继续用药1周以防复发。该药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与环孢素合用需监测肝功能。儿童使用需减半剂量。
马拉色菌毛囊炎可能与皮肤油腻、多汗体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瘙痒、毛囊脓疱等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剧烈瘙痒口服氯雷他定。
穿透气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每周2次用二硫化硒洗剂清洗患处,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长期用激素者逐步减量。
治疗期间保持低糖低脂饮食,限制奶制品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优先选择快走或游泳。沐浴后完全擦干褶皱部位,床单每周用60℃热水消毒。症状持续4周无改善需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顽固病例考虑口服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合并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需系统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