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袋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药物治疗、牙周手术、定期维护等方式治疗。牙周袋通常由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菌斑堆积:口腔卫生不良导致菌斑在龈缘堆积,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除邻面菌斑,必要时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繁殖。
2、牙结石刺激:钙化的菌斑沉积形成龈下结石,机械性压迫牙龈并持续释放毒素。定期进行超声波洁治去除龈上结石,深度超过3mm的牙周袋需手工刮治器进行根面平整,治疗后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
3、咬合创伤:牙齿排列不齐或修复体过高造成异常咬合力,导致牙周膜损伤。通过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调磨过高修复体,夜间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垫分散压力。
4、内分泌变化: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会加重牙周炎症。妊娠期龈炎需加强菌斑控制,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水平,辅助使用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缓释。
5、免疫系统异常:艾滋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需联合全身抗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重度骨缺损者可选择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或植骨术。
日常饮食应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鲜枣,避免过硬食物造成机械刺激。坚持每天叩齿锻炼增强牙周组织耐力,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维护,吸烟者需戒烟以改善牙龈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