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可通过靶向治疗药物、化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激素类药物、中药辅助等方式治疗。白血病通常由基因突变、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暴露、放射线接触、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靶向治疗:伊马替尼针对BCR-ABL融合基因,达沙替尼用于耐药患者,尼洛替尼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这类药物精准作用于癌细胞特定靶点,需配合骨髓穿刺监测疗效。
2、化疗方案:阿糖胞苷干扰DNA合成,柔红霉素嵌入DNA双链,环磷酰胺破坏癌细胞结构。化疗周期通常持续6-8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常规预防感染。
3、免疫调节:干扰素α增强NK细胞活性,PD-1抑制剂解除免疫抑制,CAR-T细胞疗法改造T细胞攻击癌细胞。免疫治疗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需住院监测。
4、激素控制:泼尼松减轻化疗副作用,地塞米松抑制炎症反应,氢化可的松调节免疫应答。长期使用需预防骨质疏松,建议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5、中药辅助:青黛散含靛玉红抑制细胞增殖,黄芪多糖提升免疫功能,当归补血汤改善贫血症状。中药需与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相互作用。
白血病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胸肉、大豆;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监测体重变化,口腔护理每日3次。治疗期间需隔离探视人员,餐具煮沸消毒,居住环境保持22-26℃恒温。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绝对卧床,血红蛋白<60g/L考虑输血支持。维持血清维生素B12>300pg/ml,叶酸>4ng/ml水平有助于造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