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窦可通过普外科、肛肠科、整形外科、皮肤科、疼痛科等科室治疗。该疾病通常由毛发内生、局部感染、先天发育异常、外伤刺激、久坐摩擦等原因引起。
1、普外科:藏毛窦可能与局部反复感染、窦道形成有关,通常表现为骶尾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急性期需切开引流,慢性期行窦道切除术。常用术式包括Bascom术、Karydakis皮瓣术。
2、肛肠科:长期久坐压迫可能诱发骶尾部囊肿,伴随渗液、异味等症状。可进行窦道探查术,配合高锰酸钾坐浴。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粪便污染。
3、整形外科:复杂窦道或大面积缺损病例可采用Limberg皮瓣转移术。术前需评估窦道范围,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装置。瘢痕体质者需配合压力疗法。
4、皮肤科:浅表感染阶段表现为局部毛囊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酮康唑乳膏。顽固病例需结合激光脱毛减少复发。
5、疼痛科:慢性疼痛患者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超声引导下进行骶管注射,药物选择利多卡因复合曲安奈德。物理治疗推荐红外线照射。
日常护理需保持骶尾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的棉质内衣。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或驾驶,每2小时起身活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可冷敷缓解肿胀,恢复期进行臀肌拉伸训练。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观察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