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抓越痒可通过冷敷、保湿修复、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性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斑、脱屑、丘疹、抓痕、皮肤增厚等症状。
1、冷敷镇静:皮肤瘙痒时抓挠会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组胺,加重瘙痒感。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5-10分钟,可收缩毛细血管,降低皮肤温度,暂时阻断瘙痒信号传递。冷敷后需及时涂抹保湿霜。
2、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受损会导致水分流失,引发干燥性瘙痒。选择含神经酰胺、尿素或透明质酸的润肤霜,每日涂抹3-5次。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水温需控制在37℃以下。
3、外用药物: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性瘙痒,每日1-2次;非激素类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薄嫩部位;炉甘石洗剂可收敛止痒,适用于渗出性皮损。连续使用激素药膏不超过2周。
4、口服药物:顽固性瘙痒可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药物嗜睡副作用较小;严重湿疹伴瘙痒可短期服用泼尼松。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5、避免刺激:穿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饮食忌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夜间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
日常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油摄入,补充维生素A、E促进皮肤修复。适度进行瑜伽、冥想缓解精神紧张诱发的瘙痒。若出现皮肤溃烂、发热或瘙痒持续两周未缓解,需排查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