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训练、瑜伽锻炼、专业手法按摩等方式进行盆底康复。盆底肌损伤通常由妊娠压迫、激素变化、分娩创伤、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
孕期子宫增大会持续压迫盆底肌,导致肌纤维拉伸变形。建议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开始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组仰卧抬臀练习,配合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
孕产期松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盆底结缔组织弹性。哺乳期结束后可进行阻力带训练,选择普拉提中的百次拍击动作,避免负重超过5公斤的体力劳动。
剖宫产虽未经产道分娩,但术中牵拉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出现漏尿症状时需采用阴道哑铃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仪治疗,必要时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35岁以上产妇胶原蛋白流失加速盆底松弛。推荐蛙泳等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担,每日摄入足量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避免长期咳嗽或便秘。
长期抱娃或久坐会使盆底肌持续受力。可采用悬吊训练改善核心肌群协调性,使用补中益气汤调理体质,重度脱垂需考虑骶棘韧带固定术。
产后6个月内是盆底康复黄金期,建议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搭配臀桥运动,饮食多补充三文鱼、亚麻籽等富含Omega-3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出现尿失禁、阴道膨出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妇产科进行盆底肌力评估,必要时联合康复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哺乳期结束后可逐渐增加抗阻训练强度,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肌肉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