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可通过血清学检测、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梅毒通常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表现为硬下疳、皮疹、黏膜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病变等症状。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如RPR、VDRL和梅毒螺旋体试验如TPPA、FTA-ABS是常用方法。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筛查,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确诊。两种试验联合使用可提高准确性,假阳性可能见于妊娠、自身免疫病等情况。
适用于一期梅毒硬下疳或二期梅毒皮疹渗出液检查。取样后立即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梅毒螺旋体可确诊。此方法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
神经梅毒需进行脑脊液检测。包括细胞计数、蛋白定量、VDRL试验等。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伴反应性VDRL试验支持诊断。该检查需腰椎穿刺,适用于有神经系统症状或晚期梅毒患者。
皮肤黏膜活检可见浆细胞浸润、血管内皮增生等特征性改变。银染色可显示螺旋体,尤其适用于不典型皮损诊断。该方法为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心血管梅毒需行胸部X线、CT或MRI检查。可见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表现。影像学改变多出现在晚期梅毒,需结合血清学结果综合判断。
日常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避免高危性行为。确诊后应通知性伴侣共同检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包括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水剂青霉素等。定期复查血清抗体滴度,监测治疗效果。出现头痛、视力改变等神经症状需及时就医。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避免饮酒。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心血管梅毒患者需限制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