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激素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子宫腺肌症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生长、激素水平异常、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多次妊娠或宫腔操作等原因引起。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可缓解痛经和盆腔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轻中度症状患者,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中药制剂如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也可辅助调节气血循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可暂时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局部释放孕激素,有效控制子宫异常出血。口服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周期性抑制内膜增生,需持续用药3-6个月观察疗效。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病灶血供使腺肌症组织坏死,保留子宫的同时改善月经过多。聚焦超声消融术利用超声波精准靶向消融病变,术后恢复快但需严格筛选适应证。这两种微创方式适合有生育需求且病灶局限的患者。
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局限型病变,可保留生育功能但存在复发风险。全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方案,适合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或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手术需评估卵巢功能,45岁以下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规律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减少红肉及高糖摄入。热敷下腹部配合腹式呼吸能缓解痉挛性疼痛,同时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压力诱发症状加重。
子宫腺肌症患者日常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摄入豆制品调节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避免久坐不动,月经期可使用暖宝宝热敷腰腹部。建立规律的睡眠周期,管理焦虑情绪,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痛经持续加重或经量过多导致贫血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