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伴随耳朵疼痛可能由中耳炎、外耳道炎、感冒继发感染、耳部神经痛、鼓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滴耳液、退热镇痛、耳部清洁护理、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缓解。
急性中耳炎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或病毒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患者除发热外可能出现耳闷、听力下降,婴幼儿常表现为抓耳哭闹。治疗需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退热镇痛。若鼓室积液持续需行鼓膜穿刺术。
游泳或掏耳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后感染,表现为耳廓牵拉痛、耳道红肿。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菌,严重者需口服克拉霉素。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洁。
鼻咽部炎症经咽鼓管扩散至中耳,引发耳部牵涉痛。常见鼻塞、咽痛等前驱症状,体温多波动在38℃左右。建议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若耳痛持续48小时以上需排查细菌性中耳炎。
病毒感染后引发耳大神经或迷走神经耳支炎症,表现为阵发性针刺样疼痛,触摸耳周可诱发。可能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关,需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配合加巴喷丁控制神经痛。热敷耳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气压骤变或异物刺穿鼓膜导致继发感染,常见于飞机起降或潜水后。典型症状为突发耳痛伴耳鸣,可见鼓膜穿孔。需避免耳道进水,多数穿孔可自愈,大面积损伤需行鼓室成形术。禁用滴耳液以防继发中耳感染。
发热伴耳痛期间建议选择温软食物如南瓜粥、蒸蛋,避免辛辣刺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促进代谢,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耳部充血。出现耳道流脓、眩晕或高热不退时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滴耳药物。恢复期可进行耳周轻柔按摩,促进淋巴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