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下降可通过心理疏导、激素替代、抗抑郁药物调整等方式治疗,可能与压力因素、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
1、心理疏导:
长期压力或焦虑会抑制性欲,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缓解负面情绪。伴侣共同参与心理咨询能改善亲密关系,性治疗师指导的感官训练可重建性反应模式。
2、激素替代:
睾酮水平低下与性欲减退密切相关,可能与垂体功能减退或睾丸病变有关,通常伴随疲劳和肌肉量减少。男性可考虑十一酸睾酮、丙酸睾酮等替代治疗,女性需检测雌激素和孕酮水平。
3、药物调整: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舍曲林可能抑制性功能,需与医生协商换用安非他酮等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降压药中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也可能导致性欲降低。
4、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与阴茎勃起障碍共病率达40%,通常表现为性交时疼痛或快感缺失。控制血糖血压可改善症状,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能辅助治疗。
3、精神障碍干预:
抑郁症患者性欲减退发生率超70%,可能与多巴胺分泌异常有关,常伴随兴趣丧失和睡眠紊乱。除抗抑郁药外,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可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日常增加牡蛎、坚果等锌元素摄入,每周3次有氧运动能提升性激素分泌。伴侣间定期进行非性交的肌肤接触,睡眠保证7小时以上。若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或伴随其他躯体症状,需到内分泌科或男科/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