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龋齿、外伤、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牙龈炎: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多由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导致。典型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伴随牙龈红肿、口臭。日常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菌斑,定期进行超声波洗牙去除牙结石。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炎进展后的深层组织感染,可能与吸烟、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除出血外常出现牙齿松动、牙周袋形成。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术,重度者需接受牙龈翻瓣术,配合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3、龋齿损伤:
深龋或牙体裂开可能刺激牙髓神经引发疼痛,咀嚼时食物摩擦创面导致出血。需及时进行复合树脂充填或嵌体修复,若已引发牙髓炎则需根管治疗。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食物,使用软毛牙刷减少机械刺激。
4、口腔外伤:
硬物撞击或刷牙力度过大会造成牙龈撕裂出血,伴随局部黏膜淤青。急性期可用冰敷减轻肿胀,出血不止时需缝合止血。选择含芦荟的牙膏促进黏膜修复,两周内避免进食尖锐食物。
5、血液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自发性牙龈出血,常伴有皮肤瘀斑、鼻衄。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案。
日常建议增加维生素C摄入如猕猴桃、西兰花,用冲牙器辅助清洁牙间隙。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需口腔科就诊,长期反复出血者建议排查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系统性疾病。避免吸烟、过量咖啡因摄入等加重牙龈萎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