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5-04-06 08:58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眼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光感受器细胞退化、视网膜代谢异常、血管病变、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营养补充、视觉辅助设备、药物治疗、基因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延缓进展。

1、基因突变:

RP多与RHO、RPGR等基因突变相关,导致视杆细胞功能丧失。患者早期表现为夜盲,随病情进展出现视野缩窄。目前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分型,实验性基因疗法如voretigene neparvovec已用于特定突变类型治疗。

2、光感受器退化:

视网膜视杆细胞进行性凋亡是核心病理改变,与细胞外节盘膜吞噬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常伴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见视网膜变薄。口服维生素A棕榈酸酯可延缓退化速度,需配合ω-3脂肪酸补充。

3、代谢异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废物清除能力下降,脂褐素沉积形成骨细胞样色素沉着。眼底检查可见典型"椒盐样"改变。建议控制血糖血脂,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保护视网膜。

4、血管病变:

视网膜血管进行性狭窄导致缺血缺氧,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异常有关。荧光造影显示血管渗漏,可尝试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改善血供。

5、免疫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视网膜组织,可能与补体系统过度激活相关。血清学检查发现抗视网膜抗体时,可考虑免疫调节剂如甲氨蝶呤治疗。

日常需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光损伤,坚持食用深海鱼、菠菜、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食物,配合定向行走训练适应视野缺损。定期进行视野检查、ERG等监测,晚期可考虑人工视网膜植入术或视觉假体装置。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上一篇:肺炎不宜吃什么食物 下一篇:云香祛风止痛酊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