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胸部外伤、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感染因素:
病毒性胸膜炎多继发于流感或肠道病毒感染,细菌性胸膜炎常见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胸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发展中国家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诱因,患者多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2、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引发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胸膜,导致胸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晨僵、关节肿痛等典型表现,胸腔积液检测可见抗核抗体阳性。
3、机械损伤:
肋骨骨折、胸部穿刺等外伤可直接刺激胸膜,汽车安全气囊撞击也可能造成胸膜挫伤。这类胸膜炎起病急骤,疼痛随呼吸运动加剧,影像学检查能显示胸膜连续性中断。
4、肺部病变:
肺栓塞、肺梗死等血管性疾病可导致胸膜缺血性炎症,肺脓肿破溃会污染胸膜腔。患者可能出现咯血、突发呼吸困难等症状,D-二聚体检测和肺动脉CTA有助于确诊。
5、肿瘤转移:
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时,肿瘤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刺激胸膜。这类胸膜炎多为血性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和胸膜活检具有诊断价值。
日常需保持充足休息,急性期建议采用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饮食宜选择高蛋白的鱼肉、鸡蛋,搭配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胸膜摩擦。若出现持续高热、胸腔积液量增多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