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可能由胎儿过大、产道异常、子宫收缩乏力、胎位不正、产妇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
1、胎儿因素:
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或头围过大时,可能无法顺利通过产道。巨大儿常与妊娠期糖尿病、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腹围或双顶径超标。控制孕期血糖、避免过度营养摄入可降低风险,必要时需通过剖宫产终止妊娠。
2、产道异常:
骨盆狭窄或形态异常会阻碍胎儿下降,常见于身材矮小或先天性骨盆畸形的产妇。这类情况需在孕晚期进行骨盆测量评估,若发现中骨盆狭窄,通常建议选择剖宫产手术。软产道异常如宫颈坚韧也可能导致产程停滞。
3、宫缩问题:
子宫收缩力不足使宫颈扩张缓慢,可能与产妇疲劳、电解质紊乱有关。表现为产程超过20小时且宫缩间隔超过5分钟。可通过人工破膜、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严重时需器械助产或中转剖宫产。
4、胎位不正:
臀位、横位等异常胎位占难产的15%-20%,多与羊水过多、子宫畸形相关。妊娠32周后可尝试外倒转术矫正,失败者需提前制定剖宫产计划。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持续性枕后位也属于胎位异常。
5、心理因素:
焦虑恐惧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抑制宫缩,初产妇更易出现应激性产程停滞。产前参加分娩预演、学习拉玛泽呼吸法能缓解紧张,必要时可联合心理疏导与镇痛分娩技术。
保持适度运动如孕期瑜伽、凯格尔训练能增强盆底肌力量;饮食注意补充锌、维生素E等营养素以维持子宫肌层功能;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与骨盆条件,发现高危因素时及时与产科医生沟通分娩方案。出现规律宫缩后保持自由体位活动,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胎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