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畸是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结构发育是否异常的产前筛查手段,主要检测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或重大结构缺陷。
1、检查内容:
大排畸检查涵盖胎儿头颅、脊柱、胸腔、心脏、腹部、四肢等全身结构。重点观察脑室宽度、唇腭裂、心脏四腔心结构、胃泡大小、肾脏形态及肢体完整性,同时测量羊水量和胎盘位置。
2、检查时机:
建议在妊娠20-24周进行,此时胎儿器官发育较完善且羊水量适中,便于超声显影。过早检查器官分化不完全,过晚则可能因胎儿体位固定影响观察。
3、技术手段:
采用二维超声基础筛查,必要时辅以三维/四维超声重建表面图像。彩色多普勒用于评估胎儿心脏血流,部分机构会应用AI辅助识别微小异常。
4、异常处理:
发现可疑畸形时需由两名以上超声医师复核,确诊后转诊至产前诊断中心。可能需进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等遗传学检测,严重畸形需多学科会诊评估妊娠方案。
5、检查准备:
检查前无需空腹但需适度充盈膀胱,穿着宽松衣物。检查时间约30分钟,若胎儿体位不佳可能需活动后复查。建议携带早孕期NT检查报告对比数据。
检查后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补充400μg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适当进行孕妇瑜伽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接触X射线等致畸因素,规律记录胎动次数。若检出临界值异常需遵医嘱每2-4周复查超声,确诊畸形病例应在产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