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癌术后化疗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综合评估,治疗方案包括术后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腮腺癌可能与基因突变、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周肿块、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早期腮腺癌Ⅰ-Ⅱ期术后通常无需化疗,中晚期Ⅲ-Ⅳ期或存在高危因素如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需辅助化疗。高危因素包括肿瘤直径超过4厘米、切缘阳性等。
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术后多采用观察随访,高度恶性腺样囊性癌需联合化疗。腺泡细胞癌对化疗敏感性较低,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疗为主。
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5-氟尿嘧啶,多与放疗同步进行。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可用于复发转移病例,免疫治疗PD-1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术后3个月内需进行面部肌肉训练改善表情功能,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唾液分泌减少可通过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残余腺体功能。
术后前2年每3个月复查颈部超声和胸部CT,5年内每年进行全身PET-CT检查。复发征兆包括术区新发结节、持续性疼痛或面部感觉异常。
术后饮食建议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羹、蒸蛋羹,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轻面部水肿。保持术区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无酒精漱口水维护口腔卫生,出现发热或伤口渗液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