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囊肿是肾上腺组织内形成的囊性病变,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血管病变、感染、创伤或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多数为良性且无症状。
部分肾上腺囊肿与胚胎期发育异常有关,如淋巴管或血管结构畸形导致液体积聚。这类囊肿通常体积较小,生长缓慢,影像学检查可见囊壁光滑。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超声随访即可。
肾上腺出血后机化可形成假性囊肿,常见于外伤或抗凝治疗患者。囊液可能呈血性或混浊,CT显示囊壁不规则增厚。伴随腰背部隐痛时需排除活动性出血,必要时行囊肿穿刺引流。
结核分枝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炎性囊肿,多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囊壁钙化是典型特征,需联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原发病。
肾上腺腺瘤或髓脂瘤内部坏死液化可能形成继发性囊肿。超声可见分隔或壁结节,增强MRI有助于鉴别恶性倾向。直径>5cm或压迫周围器官时,需考虑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功能性囊肿可能干扰醛固酮或皮质醇分泌,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或向心性肥胖。实验室检查需检测血肾素活性、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合并激素异常者需行囊肿切除联合激素替代治疗。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每年复查肾上腺CT或MRI监测变化。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摄入;合并高血压者推荐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需急诊排除囊肿出血或蒂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