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可通过监测胎儿发育、筛查遗传疾病、评估母体健康、预防妊娠并发症、指导分娩方式等方式保障母婴安全。产前检查通常由妊娠生理变化、潜在疾病风险、家族遗传病史、环境因素影响、高龄妊娠等原因引起。
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指标,包括双顶径、股骨长度等参数,结合胎心监护判断是否存在宫内发育迟缓。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测等技术能早期发现染色体异常,四维彩超可排查胎儿结构畸形。
针对地中海贫血、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单基因遗传病进行携带者筛查,羊水穿刺或绒毛活检可确诊染色体疾病。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需进行针对性基因检测,通过遗传咨询评估再发风险。
常规检测血压、血糖、尿蛋白等指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糖尿病可能表现为水肿、视力模糊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能发现潜在内分泌或血液系统异常。
规范产检可降低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风险,宫颈长度测量能预测早产可能。Rh阴性孕妇需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TORCH筛查可预防病毒感染导致的胎儿畸形。
骨盆测量、胎儿估重等数据帮助评估顺产条件,胎位异常的孕妇需考虑剖宫产。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特殊情况需提前制定多学科诊疗方案。
孕妇应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每日摄入400μg叶酸及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建立规律产检档案,孕早期每月1次、孕28周后每2周1次、孕36周起每周1次就诊,出现阴道流血、剧烈腹痛等急症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体重增长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避免接触放射线、化学毒物等致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