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眼部可通过冷敷、局部用药、避免抓挠、清洁消毒、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方式缓解。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引发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红肿、瘙痒、灼热感等症状。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冷藏后的金属勺,轻敷于眼睑肿胀处1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毛细血管,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血管性水肿。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单次冷敷不超过15分钟。
涂抹含氢化可的松的眼用软膏或炉甘石洗剂于眼周皮肤,每日2-3次。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缓解炎症性红肿。避免药膏直接接触眼球,必要时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预防感染。
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采用轻拍代替搔抓。机械刺激会促使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组胺,加重瘙痒-抓挠恶性循环。儿童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发继发感染。
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洗液轻柔擦拭叮咬处,清除残留蚊虫分泌物。破溃皮肤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刺激眼周娇嫩皮肤。
瘙痒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每日1次。这类药物通过阻断H1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嗜睡副作用较轻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更适合日间服用。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增强毛细血管韧性;减少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充足睡眠促进组织修复,48小时内肿胀未消退需眼科排查血管神经性水肿。外出时佩戴防UV墨镜减少紫外线刺激,驱蚊液避开眼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