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乳头状瘤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膀胱乳头状瘤可能与长期吸烟、接触化学染料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尿频等症状。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肿瘤,病理表现为乳头状结构伴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排列整齐但存在轻度异型性,基底膜完整是区别于浸润性癌的关键特征。约15%-30%病例可能进展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直径超过1cm的单发肿瘤、多发性病灶或伴有原位癌成分需手术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适用于表浅型肿瘤,术中需完整切除肿瘤基底并送病理检查。对于肌层浸润或反复复发者需考虑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后需每3个月进行膀胱镜随访持续2年,后改为半年一次。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NMP22检测可提高早期复发检出率。复发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分级G2以上、直径超过3cm或伴随原位癌。
卡介苗膀胱灌注适用于中高风险患者,可降低50%复发率。丝裂霉素C、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灌注适用于不耐受免疫治疗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铂类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病例。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致癌物浓度,戒烟可降低3倍复发风险。限制腌制食品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避免接触苯胺类染料等职业暴露因素。
术后康复期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游泳和太极拳有助于改善泌尿系统血液循环。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出现血尿症状需立即复查膀胱镜。长期随访中需关注肾积水等上尿路继发改变,必要时行输尿管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