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由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胆红素排泄障碍、母婴血型不合、感染等因素引起。
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数量较多,出生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产生胆红素。早产儿因红细胞更脆弱,破坏速度更快。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时,母体抗体会加速胎儿红细胞溶解。
新生儿肝脏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无法有效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该酶系统需出生后2-4周才逐渐成熟,早产儿发育延迟更明显。
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β-葡萄糖醛酸苷酶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经肠黏膜重吸收。喂养延迟或开奶晚的婴儿,胎粪排出减少会加重胆红素回收。
ABO血型不合多见于O型血母亲分娩A/B型婴儿,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母体产生的IgG抗体会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红细胞溶血。重度溶血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风险。
新生儿败血症、TORCH感染会抑制肝酶活性,增加红细胞脆性。细菌内毒素直接损伤肝细胞功能,伴随发热、酸中毒等情况可加剧血脑屏障对胆红素的通透性。
母乳喂养每日8-12次可促进胆红素排泄,选择婴儿抚触改善血液循环。监测黄疸变化时需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巩膜和皮肤,出生72小时内血清胆红素上升速度超过5mg/dL/天需立即就医。蓝光治疗时注意保护眼睛及会阴部,补充适量水分预防脱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