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暴露感染乙肝病毒可通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检测肝功能、避免传播他人、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乙肝病毒感染通常由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共用注射器、医疗操作暴露等原因引起。
暴露后7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降低感染风险。该措施适用于明确接触乙肝病毒阳性血液或体液的情况,需与疫苗接种联合使用。
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需立即补种,已接种者需检测抗体水平。疫苗需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针接种,表面抗体滴度需大于10mIU/ml才具保护力。
暴露后6个月内需每月检测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重点关注转氨酶升高和表面抗原阳转情况,早期发现急性感染可提高治愈率。
暴露者需单独使用生活用品,避免献血或器官捐献。性接触需使用避孕套,伤口需严格包扎,直至排除感染或完成治疗。
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立即感染科就诊。慢性感染者需评估抗病毒指征,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避免饮酒及损肝药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乙肝DNA和肝脏超声。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的职业人员应做好标准防护,医务工作者建议每3-5年复查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