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无法自愈,需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移植手术、定期肝功能监测、并发症管理等方式控制病情。该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触发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区不适、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
1、激素治疗: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治疗初期需足量给药,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疗程通常持续两年以上。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激素相关副作用。
2、免疫调节: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常与激素联用,减少激素用量及复发风险。用药期间需每周检测血常规,警惕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妊娠期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
3、手术干预:终末期患者考虑肝移植,五年生存率可达80%。需终身服用他克莫司等抗排异药物,术后定期进行肝活检和免疫学检查。移植后仍有15%概率复发。
4、监测随访:每3-6个月检测ALT、AST、IgG水平,超声评估肝脏形态变化。出现腹水或意识障碍需立即住院。长期未控制炎症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5、并发症管理:骨质疏松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门脉高压者需低盐饮食。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接种甲肝乙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
日常需保持优质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肝脏负担。严格戒酒并控制体重,合并干燥综合征者需人工泪液缓解眼干。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社会支持。病情稳定期可每半年进行肝癌筛查,突发呕血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