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肠梗阻可通过腹部X线平片、腹部CT、超声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肠鸣音听诊等方式确诊。该病通常由术后肠麻痹、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
1、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肠管扩张及液气平面,CT可评估肠壁水肿和腹腔积液情况。超声检查有助于排除肠套叠或肠扭转等机械性梗阻,同时监测肠蠕动恢复状态。
2、实验室检测:血常规检查可发现感染相关的白细胞升高,电解质分析常显示低钾血症或低钠血症。血气分析能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碱中毒,血清乳酸水平升高提示肠道缺血可能。
3、体格评估:持续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特征性表现,需每小时听诊记录。腹部触诊应注意肌紧张程度,直肠指检可排除粪便嵌塞,监测腹围变化能评估肠管扩张进展。
4、特殊监测:腹腔压力测量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有诊断价值,胃管引流量记录可评估梗阻程度。对于术后患者,需连续监测体温和炎症指标,必要时进行血培养检查。
5、鉴别诊断:通过肿瘤标志物筛查排除恶性肿瘤压迫,心肌酶谱检查鉴别心肌梗死导致的反射性肠麻痹。对于疑似神经系统病变者,需增加脑脊液检查或神经电生理检测。
日常护理需保持禁食状态直至肠鸣音恢复,胃肠减压期间每2小时冲洗胃管。逐步恢复饮食应从流质开始,如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等产气食品。卧床期间每4小时协助翻身,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发热、腹膜刺激征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