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可能由水源污染、生食海鲜、密切接触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变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护肝药物、免疫调节、隔离防护、疫苗接种等方式治疗。
1、水源污染:饮用被HEV病毒污染的生水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粪口途径进入人体。建议煮沸饮用水,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井水或河水。农村地区需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源。
2、生食海鲜:贝类等水产品可能富集HEV病毒,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海鲜存在感染风险。烹饪时应保证100℃持续加热5分钟以上,避免食用醉蟹、生蚝等生冷海鲜。
3、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密切生活接触可能导致传播。患者粪便中病毒排出期长达4周,护理人员需严格洗手消毒,患者餐具应单独煮沸消毒15分钟。
4、免疫缺陷:器官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易发展为重症戊肝。这类人群出现黄疸需立即检测HEV-RNA,治疗方案包括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联合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
5、病毒变异:HEV基因4型在中国流行,孕妇感染后病死率可达20%。孕晚期感染者需监测凝血功能,重症病例建议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戊型肝炎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彻底煮熟肉类海鲜,避免饮用生水。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饮食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鱼肉、豆腐,补充维生素B族和C。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肝脏负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极度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孕妇及慢性肝病患者感染后需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