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胃造瘘和插胃管的区别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4-14 15:47 相关企业:Milupa GmbH

胃造瘘和插胃管在适应症、操作方式、适用周期、并发症风险及护理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胃造瘘通过外科手术建立永久性营养通道,插胃管采用非手术方式短期置管。

1、适应症差异:胃造瘘适用于长期无法经口进食患者,如神经性吞咽障碍、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插胃管多用于短期肠内营养支持,如术后恢复期、急性胰腺炎。前者需评估患者生存预期超过3个月,后者通常使用周期小于4周。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百普素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生产厂家:Milupa GmbH 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有损失,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主要用于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胰腺炎、感染性肠道疾病、放射性肠炎及化疗、肠瘘、短肠综合症、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危重疾病、严重烧伤、创伤、脓毒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营养不良病人的手术前喂养、肠道准备。 用法用量:口服或管饲喂养在洁净的容器中先注入50ml冷水,加入本品1袋,充分混合。待粉剂完全溶解后,再加冷水至500ml,轻轻搅拌混匀即可。管饲喂养时,先置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正常滴速为每小时100-125ml(开始时滴速宜慢)。一般病人,每天给予2000kcal(4袋)即可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高代谢病人(烧伤、多发性创伤),每天可用到4000kcal(8袋)以适应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病人,初始剂量最好从每天1000kcal(2袋)开始,在2-3天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病人需要,由医师处方而定。
立即购买

2、操作方式对比:胃造瘘需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或外科开腹胃造瘘术,建立腹壁至胃腔的通道;插胃管通过鼻腔或口腔置入硅胶管,末端直达胃部,无需麻醉且可床旁操作。

3、适用周期区别:胃造瘘管可留置数月到数年,每月更换一次造瘘口敷料;鼻胃管建议每4周更换,长期使用易导致鼻窦炎、食管糜烂等并发症。前者更适合居家护理场景。

4、并发症风险:胃造瘘可能发生造瘘口感染、胃内容物渗漏、管周肉芽增生;插胃管常见误吸、鼻腔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两者均需定期评估管道位置,但造瘘管移位风险更低。

5、护理要求不同:胃造瘘需每日消毒造瘘口,喂养前后用温水冲洗管道;鼻胃管需固定于鼻翼及耳廓,每次喂养前确认管道位置。前者允许沐浴时直接接触水,后者需避免鼻腔进水。

日常护理中建议胃造瘘患者选择匀浆膳或短肽型肠内营养剂,鼻胃管喂养采用等渗配方;两者均需保持30°半卧位进食,喂养后维持体位1小时。出现造瘘口红肿渗液或反复胃管堵塞时需及时就医。

上一篇:大便隐血阳性该怎么办 下一篇:下肢发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