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椎管狭窄通常由骨质增生、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3天,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久坐久站,使用腰围支撑减少椎间盘压力,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2、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牵引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配合推拿手法松解软组织粘连。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神经根水肿,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促进神经修复。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
4、微创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通过7mm切口摘除突出髓核,椎体成形术向压缩椎体注入骨水泥。手术创伤小,术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动,适合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
5、开放手术:椎板切除减压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椎间融合术采用钛笼植骨维持脊柱稳定性。需严格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配合支具固定3个月。
日常饮食需保证每日1500ml饮水量,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腐,增加三文鱼等Omega-3脂肪酸摄入。康复期进行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水中行走训练可减轻关节负担。睡眠时侧卧屈膝姿势能降低椎间盘压力,定期复查MRI观察神经压迫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