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囊肿是发生在肾上腺的囊性病变,多为良性,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两类。真性囊肿内壁有上皮细胞覆盖,假性囊肿多由出血或退行性变形成。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腰部胀痛或腹部不适。
1、真性囊肿:由肾上腺组织异常发育形成,囊壁含上皮细胞层。常见类型包括淋巴管囊肿、表皮样囊肿。体积较小时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超声随访即可。若直径超过5厘米或压迫周围器官,需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
2、假性囊肿:多继发于肾上腺出血、创伤或梗死,囊壁无上皮细胞。常见诱因包括抗凝治疗、高血压危象。可能伴随血压波动或血尿,需监测肾功能。治疗可采用经皮穿刺引流,复发者需行肾上腺切除术。
3、寄生虫性囊肿:罕见类型,多由包虫病引起。囊内可见子囊或头节,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典型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影像学显示囊壁钙化。需联合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和病灶清除术。
4、肿瘤性囊肿:囊性神经节细胞瘤或囊性嗜铬细胞瘤等占位病变。可能出现阵发性高血压、头痛等儿茶酚胺增多症状。确诊需依靠增强CT和激素检测,治疗需完整切除肿瘤组织。
5、先天性囊肿:与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相关,常双侧发生。可能合并肝功能异常或颅内动脉瘤,需进行基因检测。无症状者观察随访,合并肾功能损害时需多学科会诊。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每6-12个月复查肾上腺CT。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限制咖啡因饮料。出现持续性腰痛、血压骤升或视物模糊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必要时联合泌尿外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