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可通过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泼尼松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肠道感染、免疫异常、饮食刺激、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
1、美沙拉嗪:美沙拉嗪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肠道炎症。该药物对缓解腹泻、腹痛症状效果显著,需长期维持治疗预防复发。美沙拉嗪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
2、柳氮磺吡啶:柳氮磺吡啶适用于活动期结肠炎,其代谢产物5-氨基水杨酸在结肠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该药物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副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3、泼尼松:中重度结肠炎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快速控制炎症。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合并感染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4、肠道感染:结肠炎可能与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脓血便等症状。细菌性肠炎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5、免疫调节:免疫异常引发的结肠炎可选用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需严格监测淋巴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使用生物制剂前需排查结核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结肠炎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摄入。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急性期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