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性因素、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局部止痒剂、原发病治疗等方式缓解。
1、皮肤干燥:秋冬季节皮脂分泌减少或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表现为脱屑伴瘙痒。每日使用含尿素、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洗澡水温控制在40℃以下,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2、过敏反应: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或食用海鲜等致敏食物后,皮肤出现红斑风团。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远离已知过敏原。
3、神经性因素: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可能诱发瘙痒,常见于更年期女性或慢性压力人群。通过冥想、规律作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严重时需心理科介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4、肝胆疾病:胆汁淤积性肝病或胆管梗阻时,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瘙痒多从手掌脚底开始,伴黄疸、尿色加深。需完善肝功能检查,使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治疗原发肝胆病变。
5、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和神经病变,好发于四肢伸侧。控制血糖是根本措施,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局部使用辣椒素软膏阻断瘙痒信号传导。
日常增加燕麦粥、深海鱼类等抗炎饮食,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促进血液循环。持续性瘙痒超过两周或伴随皮疹、发热需排查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