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营养不良者及存在遗传易感性者。
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克男性或20克女性持续5年以上,肝脏代谢负担加重,乙醇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戒酒是首要干预措施,需逐步减少饮酒量以避免戒断综合征。
体脂率超标者内脏脂肪堆积促进游离脂肪酸向肝脏输送,与酒精协同促进脂肪沉积。BMI≥30人群患病风险增加3倍,建议通过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地中海饮食模式减重。
合并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时,肝脏糖脂代谢紊乱加速酒精性肝损伤进程。这类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优先选择二甲双胍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导致载脂蛋白合成不足,肝内脂肪转运障碍。酗酒者常见维生素B1、叶酸缺乏,需补充高蛋白食物鸡蛋、鱼肉及复合维生素。
乙醇脱氢酶ADH1B*2或乙醛脱氢酶ALDH2*2等位基因携带者酒精代谢能力下降,乙醛蓄积风险增高。基因检测可辅助评估易感性,此类人群应严格禁酒。
高危人群需建立包含肝功能监测每年2次超声+ALT检测、个性化营养支持增加ω-3脂肪酸摄入、行为干预认知疗法戒酒的综合管理方案,合并肝纤维化时需联用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肝药物,已出现肝硬化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